TMT
想降尿酸?关键在脾肾!化解湿浊是根本!TMT科技中医系列之高尿酸代谢管理
上一期我们讲到,高尿酸血症已跃升为继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之后的“第四高”,严重威胁现代人健康。它不仅是痛风急性发作的直接根源,更是心脑血管疾病及肾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。本期将继续探讨如何通过中医外治方法,调节人体的代谢机能,来恢复血液中尿酸水平的正常。
传统中医虽无“高尿酸血症”与“痛风”之病名,但根据其临床表现,多将其归属于 “尿酸浊”、“湿浊”、“痹证”甚至“浊瘀痹” 等范畴。中医理论认为,其核心病机在于 “本虚标实”:脾肾亏虚为发病之本,导致水湿运化失常、浊毒内生;湿、热、痰、瘀相互搏结,痹阻经络关节则为标,是引发关节红肿热痛(痛风)的关键。今天就从中医的视角,来了解如何调理高尿酸血症。
展开剩余85%01
中医眼中的高尿酸血症与痛风
核心在“浊”与“瘀”
病名归属:“尿酸浊”、“湿浊内蕴”、“痹证”(尤其痛风发作时)。
根本病机: 脾肾亏虚(运化水湿、蒸腾气化功能失调)是发病基础;湿、热、痰、瘀等病理产物“浊邪”内生、蕴结、阻滞是致病关键。
核心病理: “浊邪”(尿酸类比为“湿浊”、“痰瘀”)滞留血脉、沉积关节经络,导致“不通则痛”(痛风)及脏腑损伤。
诱因: 饮食不节、起居失常、情志不畅、劳倦过度等。
总的来讲,中医认为,高尿酸,饮食只是诱因,根本原因在于代谢失调,这也与我们第一期讲述的,我们摄入产生的嘌呤仅占20%,代谢产生的嘌呤达到80%,所以控制饮食是较小的方面,重点在于,调节人体的代谢失衡,纠正偏颇体质,提升脏腑功能。
02
高尿酸血症辨证分型
虽然分型略有差异,但核心证型可归纳为:
湿浊内蕴证
【常见于无症状期/间歇期】
表现:肢体困重、肥胖、口粘、便溏、苔白腻。
调理侧重:化湿泄浊,振奋脾阳。
湿热蕴结证
【常见于急性痛风期】
表现:关节红肿热痛、剧烈、发热、口苦、苔黄腻。
调理侧重:清热利湿,消肿止痛。
痰瘀互结证
【常见于间歇期/慢性期】
关节刺痛/变形、痛风石、皮色暗、舌紫暗瘀斑、苔腻。
调理侧重:化痰散结,活血通络,软坚散结。
(X线下的痛风石)
脾肾亏虚证
腰膝酸软、乏力、浮肿、畏寒肢冷/五心烦热(分阳虚/阴虚)、便溏、舌淡胖/瘦红。调理侧重:温补脾肾/滋补肝肾,固本培元。
03
中医外治法
直达病所,协同降浊排瘀
热代谢频谱热疗
打通三焦代谢,温阳补肾,调理脾肾亏虚,加快人体的运化和疏泄,清除体内毒素,恢复尿酸代谢平衡。
微法光谱结晶部位 + 气波拍打胆经
照射疼痛局部,活血止痛,减少尿酸结晶析出,形成痛风石;
定频率震动的物理刺激能通过神经-体液调节影响脏腑功能,调理脾肾亏虚,加快尿酸代谢排出。
中频经络调理
滋阴清热,平衡阴阳,疏通经络,通络止痛 。
电动热砭罐疗
温阳散寒、通经活络、促进气血运行和代谢,调理痰瘀证,以及关节肿痛。
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需要的是系统的调治。中医的整体调理的观念,非常适用于对于高尿酸调控的理念,中医外治法作为重要组成部分,在“泄浊排瘀”、“通络止痛”、“调理脾肾”方面独具特色。我们坚信,融合了现代科技的智能中医外治方案,能够为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提供更安全、可靠的干预手段,成为控制尿酸水平、减少痛风发作、保护靶器官的有力武器,助力实现“未病先防,既病防变”的健康管理目标。
下一期我们将分享,如何科学的饮食,其重点不只是减少嘌呤的摄入,更是探索出一条更适合高尿酸人群的饮食方法,保持很好提高脏腑的功能和代谢水平。
养生科普不能代替专业医疗诊断和治疗。
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,请咨询专业医疗人员。
发布于:浙江省专业股票配资资讯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