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放战争期间,陈毅和粟裕带领华东野战军打了好几场漂亮且关键的战役,像莱芜、孟良崮、济南以及渡江战役这些。直到现在,还有不少人觉得,这些战役能大获全胜,粟裕的指挥功不可没。
粟裕咋就这么牛呢?因为他把敌人的情况摸得透透的。那他咋能摸得这么透呢?因为他手里有个厉害的法宝。
这件东西是他从担任一纵司令员的叶飞那儿得来的。
这究竟是啥情况啊?
1946年10月6号那天,徐州那边的敌人把主力都集中起来,气势汹汹地进攻鲁南。一纵在峄县南边第一次和他们交手时,一纵司令部的电台技侦员秦基意外发现,国民党军队的电台已经用上了美式的既能发报又能通话的机器。这种机器,既能用手键发报,又能用话筒直接喊话。他觉得,自己那台老式的3灯收报机,已经没法好好侦听和控制敌人的报话台了。后来,他记起一纵的副政委谭启龙在浙东的时候,有一台用来听新闻的小型美式报话收讯机。
这东西是美国军队送的。1945年春天,美国在中国的一架侦察飞机在上海周边被日本军队打了下来,飞行员跳伞后,被新四军浙东纵队的一个支队救了下来,战士们把他送到了浙东纵队的总部。飞行员回去后,美军就送了浙东纵队一台专门给谍报队用的、小巧轻便的无线电报话机。浙东纵队把发报的那部分给了上海的地下党,收讯的那部分就留给了政委谭启龙来听新闻。谭政委一直很珍惜这台收讯机,把它当成了宝贝。
秦基看到蒋军用上了美式既能通话又能发报的机器,赶紧去找谭启龙。谭启龙二话不说,就把自己的这台机器让给了秦基。
这台设备特别轻巧,大小跟一块砖差不多,和后来出现的半导体收音机类似,它用了当时最尖端的7个微型“花生米”真空管,既能接收电报又能接收语音。秦基便将它装在大衣口袋里,电池放在马鞍袋里,天线缠在身上,骑马行军时一边走一边听,随时监听敌方电台。有了这台报话机,他随时都能向叶司令和谭副政委汇报敌情。秦基提供的这些情报,完全满足了纵队领导指挥战斗的需求,叶飞对此十分满意。后来,叶飞还亲自写下了评语:
解放战争时期,一纵队的空中侦察小组立下了大功,特别是在关键战斗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,几乎每场战役都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。
十月末,鲁南的敌人又一次全线向东进犯,在峄县东边被第一纵队狠狠打击后,退到了台儿庄、峄县、枣庄这一带。到了十一月,敌人重新安排兵力,打算找机会再次东进。陈毅将军决定攻击正在台儿庄和峄县之间调动的敌军第77整编师。11月30日半夜,战斗打响。12月1日,峄县的敌军主力,第26整编师和快速纵队,派出25辆坦克和一个榴弹炮团,掩护着两个步兵团,猛烈攻击第一纵队的阵地。这一天,陈毅司令员一整天都在第一纵队的指挥所里。陈毅、叶飞、谭启龙和秦基几个人挤在一间小茅草屋里。陈毅看到秦基不断报告敌军的防御、进攻和撤退等情况,感到很惊讶,就问:“你用的什么神奇玩意儿?”
“这是美式的步话机。”秦基回应道。
他问叶飞:“你们这小对讲机可真厉害,怎么随时都能把敌人的情况摸得这么透,从哪儿搞来的啊?”
谭启龙讲道:“抗战快胜利那会儿,咱们浙东纵队救了美国空军飞行员,人家就送了这个给我们。”
陈老总笑着说道:“哟,你们居然也有‘美国支援’啦,还没缴获到东西呢,就先用上报话机了,估计老蒋怎么也想不明白!”
陈毅、叶飞还有秦基当时都误以为美国援助给蒋介石的也是这种小机器,后来缴获了敌方装备才晓得,国民党军队用的还是那种又大又重的“老古董”,而一纵的这部报话机比它先进多了,不仅轻巧,还多了个短波段。秦基讲:“像这样的微型机,全国也就这么一台。”
它靠无线电波能迅速截获情报。秦基一个人就能完成侦收、破译和整理工作,他既是无线电侦收员,也是密码破译员,还是分析敌情、整理情报的参谋。他当场就能破解截获的密语、密码等电波信息,并迅速整理出情报。这些情报直接报给叶飞,没有中间环节,所以叶飞指挥打仗特别方便,对敌情的反应又快又准,比谁都厉害,打了好多胜仗。
叶飞和一纵队拿到这个小设备后,不仅在战场上争得了宝贵时间,抢在了敌人前面,还比总部的陈毅、粟裕更早获取了许多关键情报。他们向野战军司令部汇报时,陈毅和粟裕都还没得到消息。所以,粟裕问叶飞:“你们怎么得到的情报比我还早?”
叶飞只是笑着,没给出回答。
粟裕再次询问谭启龙,谭启龙这才说出真相。不久后,华野总部情报处的人带着粟裕亲手写给谭启龙的信,到一纵把那台小型报话机取走了。
往后,粟裕在打仗方面消息灵通又精准,打起仗来也越来越让人惊叹。后来,连朱老总都好奇:“粟裕这仗咋就打得这么出色呢?”
陈毅讲道:“他从叶飞那儿搞到个厉害的玩意儿,敌人的底细,他全摸得透透的了。”
《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:那些鲜为人知的统帅往事》这本书,作者是陈冠任,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,里面就讲了这个事儿。这本书当年可是那家出版社的畅销书,还一度占据了中国军事类畅销书排行榜的首位呢(如图所示)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专业股票配资资讯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