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“福特”号航母被电磁弹射折磨得死去活来,
海试搞了11趟才算勉强过关,花了整整五年多。
我们福建舰,那么大一艘全新的电磁弹射航母,八万吨的大家伙,你猜怎么着?
八次出海测试,不到四个月搞定。
最神的第八回海试,只用了6天!
这效率,对比当年吨位更小、技术更保守的山东舰,海试还折腾了九次呢。
福建舰这速度,简直是踩着风火轮来的。
电磁弹射这玩意儿,真不是一般的难。
美国“福特”号为什么被骂惨了?
核心就是电磁弹射和阻拦系统老是掉链子。
专家们早就说过,这玩意儿的技术门槛,高得吓人。
福建舰居然跑得这么顺,你不好奇吗?
其实秘诀藏在它那长得有点“磨人”的舾装期里——快两年。
比山东舰的一年长出了一倍。
船厂里那两年不是白耗的。
工人们一寸一寸地焊,工程师一遍一遍地调试。
所有复杂得要命的电磁弹射子系统、舰载电力分配系统这些“心脏”和“血管”,都是在码头边上,在静态环境里,就确保它们达到最佳状态。
把麻烦都留在了岸上解决。
所以你真别被那八次相对“轻松”的海试给糊弄了。
福建舰出去海上跑的时候,不是去从头找问题。
它更像是去做“期末考试”,验证那些早在舾装阶段就练熟的东西。
核心的电磁弹射系统表现尤其稳定。
看看它测试都干了啥。
高速拐弯急转那种硬核抗风浪能力,测过了。
主机开足马力狂奔,动力系统经受住了考验。
最让军迷们尖叫的,是空警-600那台预警机的大模型,直接被拖上了甲板!
还有隐形舰载战斗机歼-35的全尺寸模型,甚至改进型的歼-15T,都上去“站台”了。
没这些家伙,航母就是艘空船。
它们上甲板,只有一个信号:弹射器的适配性测试开始了。
还记得五月底福建舰第八次海试返港的样子吗?
船身干干净净,甲板清清爽爽。
早期海试沾上的盐渍啊、油污啊,全被仔仔细细处理掉了。
最扎眼的是那些维修用的手脚架,之前还能看到,这次回来,彻底消失了!
现在整艘舰,从上到下,光鲜得像是要参加阅兵式。
就这收拾停当、一身清爽的样子,航母圈子里都知道,那是“快交卷”的标准姿势。
海军那边说话也挺有意思:“海试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”。
听听,“稳步推进”,带着一种“一切都在掌控中”的淡定。
福建舰真出来,意义可太不一样了。
前面有辽宁舰、山东舰两艘打底,中国海军的三航母阵容就算正式亮相了。
而且三艘都是实打实的“大块头”,都是六万吨起步的大家伙。
放眼蓝星,能同时拉出三艘大型航母的国家,除了曾经的苏联(解体了不算)、航母扎堆的美国,接下来就是我们。
就凭这“三叉戟”阵容本身,分量沉甸甸。
福建舰可不只是加了个“三”。
它代表咱国产航母彻底捅破了八万吨级这道坎。
整舰设计、动力匹配、尤其是那个决定性的电磁弹射系统,从图纸变成了在大海里跑得动的现实。
这技术的底子一打牢,后面的路就好铺了。
有了福建舰在前面趟路,把最难啃的骨头啃下来。
后面再要造新航母,无论是接着搞常规动力电磁弹射的,还是往前一步迈核动力的,阻力就小多了。
因为你最没把握的部分,已经在福建舰身上走通。
技术成熟了,才是真正的开始。
你看大连造船厂和江南造船厂,这两家中国最强的水面舰艇“梦工厂”。
都是能同时操作航母级“巨无霸”的超级船坞。
双线开造,这叫硬件底气。
想想看过的驱护舰像“下饺子”似的入列吗?
052D、055大驱,还有歼-20这些顶尖战机,无一不证明一件事:核心技术一旦稳稳捏在手里,进入批量生产环节,速度会快得惊人。
航母再大再贵,基本原理也一样。
核心科技搞定了,造起来挡不住。
中国造船工业的能量,当它找到一个突破点开始爆发时,速度往往超乎想象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专业股票配资资讯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